第(3/3)页 大臣们参差不齐的跟随着念了最后两句,“百业兴旺,永念大德。”便又茫然起来。 这祭祀天地,原本是国君才有资格举行的大礼。卫鞅作为臣子,与国君共祭天地,本来就已经是别出心裁的惊人之举了,大臣们虽然事先已经知道,但却在细节上不知如何应对。 按照国君祭祀天地的惯常礼仪,参加的大臣肯定是跟随宣呼最后两句。 卫鞅祭地,很多人本来就心中别扭,还有一些人则不知该不该跟随,于是就出现了犹犹豫豫参差不齐。 只有公孙贾特别清醒,非但立即跟随,而且特别响亮。 他注意到国君的祭辞中明确提了“变法开府”,卫鞅的祭辞中却没有一个字涉及变法。他感到了这种精心安排的礼仪后面,隐藏着秦孝公和卫鞅山岳般不可动摇的决心。 昭告天地,意味着变法和开府这两件大事已经得到了上天的认可,谁若反对,便是逆天行事。 在这种时候,无论心中如何想,都必须做出最热烈的呼应。老太师甘龙不也一板一眼的做了司礼大臣么?“孟西白”不也亦步亦趋么? 正在公孙贾琢磨其中滋味的时候,甘龙沙哑苍老的声音又响了起来,“祭祀完毕,君臣进入国事堂——!” 依然是秦孝公和卫鞅携手并入,数十名官员随后整肃跟进。 进得国事堂,秦孝公坐进正中长案前,卫鞅肃立在长案左手,三级台阶下群臣各自就座。 甘龙在长案右侧高声宣布:“太子傅兼领上将军嬴虔,宣示国君开府诏书——” 嬴虔大步走上台阶,展开竹简宣读:“秦国欲强,秦人欲富,非变法无以建功。变法之途,非开府无以立威。今命左庶长卫鞅为开府大臣,总摄国政,力行变法,所颁府文谓之令。另任景监为左庶长府长史,总领属官书吏;车英为左庶长府卫尉兼领栎阳将军,秦风为左庶长府上卿兼领左庶长府一切事物。自即日起,左庶长卫鞅即行开府。秦公嬴渠梁三年四月诏。” 嬴虔的声音本来就特别的低沉浑厚,加之他咬字又特重,在有些须回音的大厅念来,隆隆响过,仿佛铁锤在山石上凿出来一个一个大字,清晰有力。 大臣们听得明明白白,卫鞅的左庶长府简直就是第二个国君府,生杀大权在握,竟成了七大战国中最有威势的开府丞相。 国事厅安静极了,粗重的喘息声清晰可闻。大臣们似乎感到紧张,却又说不清为何紧张。 “左庶长出令——!”甘龙的沙哑嗓音又响了起来。 scriptchaptererror();/script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