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零七章 “教授,我悟了!”-《满级考古大师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“为什么曾国会被称为随啊?”
    躺在床上,双眼无神的望着天花板,陈翰翻来覆去的,还是睡不着。
    现在已经凌晨五点了。
    完成了头两段铭文的考释之后,李教授就解散了工作小组,将大家轰出了文物存放室,让他们回宿舍休息了。
    但是回到宿舍的陈翰,却怎么也没办法入睡。
    一闭上眼睛,他的脑海里就全都是关于“曾随之谜”的疑问。
    其实当他说出自己的猜测,但是脑海中却没有响起任务完成的提示时,他就知道,自己没有解开这个旷世之谜。
    困扰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五十年的问题,怎么可能会这么容易弄清楚。
    实际上,凭借着现有的考古发现,已经有无数证据,可以证明曾随是一个国家了。
    但是,这些证据都是侧面证据,没有足够一锤定音的铁证。
    也没办法去解释,为什么所有发掘出来的曾国青铜器上,铭文都是明明白白的写着“曾”“曾侯”,没有任何一个字和“随”有关。
    《左传》《史记》等书上,记载的这个诸侯国却是随国。
    《左传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着,现代学者认为是战国中期所编。
    但是不管是春秋写的,还是战国写的,当时曾国应该都还是存在的。
    曾侯乙去世的公元前433年,三家已经分晋,东周已经进入战国时期。
    并且曾侯乙陪葬品如此豪华,说明当时的曾国也还处于一个很强盛的时期,至少不是濒临灭国。
    着写《左传》的史官,就算是没有亲历过曾国,那离着曾国灭亡也绝对不远。
    既然他在《左传》里一直都称呼比邻楚国的这个姬姓诸侯国叫随。
    那如果曾国确实是随国的话,只有一个可能,就是曾国人对国君是叫曾侯,但是对外却称自己是随人、随地人。
    这里的随是地名代称,不是国名。
    比如晋国在的地方被称为晋地,秦国的土地被称为秦地,楚国的土地叫楚地。
    但是曾国不走寻常路,曾国称呼自家的封地不叫曾地,而是叫随地。
    这才导致外人称呼曾国为随国。
    这样就解释的通了。
    毕竟《左传》里对国家的称呼,很少会用“X国”,通常都是用单字地名代指,比如秦、赵、魏、韩。
    而对君王的称呼,则都是“某某侯”“某某王”“某某公”。
    比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楚武王侵随,使薳章求成焉,军于瑕以待之,随人使少师董成。”
    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:
    楚武王入侵随地,派薳章去要求议和,军队扎在瑕地,等待谈判,随国便派了少师董成来主持谈判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