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2 大奖最终揭晓-《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会场上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    年过半百的刘斯奋今天也是西装革履,登上领奖台,接过王濛手里奖杯和获奖证书,对着台下的观众用他们不太标准普通话发表了获奖感言。
    方明华在下面静静听着。
    虽然他早已经知道这个结果,但看到站在领奖台上一脸激动的刘斯奋,心里也是一阵感慨。
    五年后,这部作品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。
    虽然这一届茅盾奖获奖作品其他的光芒,都被被陈中时的那部《白鹿原》所掩盖,但这部历史写的却是不错。
    紧接着颁发的最佳中篇奖和最佳短篇奖,分别被刘振云的《一地鸡毛》和巴特勒的《奇山飘香》所获得。
    《奇山飘香》,这可是一篇外国作家的写的翻译作品!
    此的已经在《延河》上在主编推荐栏目全文刊登,引起国内文坛和读者的一片好评。
    这次获奖也是众望所归。
    巴特勒穿着很黑色西装打着领结登上领奖台,显得神情激动。
    方明华此时也很开心,终于有一篇获奖作品是外国人写的,如果都是中国人的作品,也显得太没意思了。
    接下来颁发的最佳散文奖。
    很快,嘉宾都念出了获奖作品名称史铁声的《我与地坛》!
    礼堂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    “恭喜!”
    “恭喜,铁声!”
    周围立刻出现一片恭贺声。
    史铁声倒显得神情平静,坐着轮椅,由陈西米推着缓缓走向领奖台,最后由工作人员帮忙抬上讲台。
    史铁声发表了获奖感言,谈到了文学。
    “文学的创新是必要的,但文学也必须有永恒的东西。人们丰衣足食后,为什么还要搞文学?想必是无穷的生活给我们制造无穷的疑难,无穷的疑难给了我们无穷的思考和思考的力量。
    “人一旦缺少了思考的力量,就难免有一天会败给电脑。同前一辈作家比,我们这一辈还是相争气的.”
    最后一个奖项是最佳诗集奖。
    由于国内著名诗人北岛和顾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国参加典礼晚会,所以对于诗歌爱好者而言,这次颁奖典礼有些遗憾。
    还好,出席了两位著名诗人。
    一位是已经六十四岁的台湾诗人洛夫,入围作家里年龄最大,另一位则是本届入围作家里年龄最小的海子。
    最大最小的都出现在了诗歌组,不由得让人感到有些惊讶。
    很快,颁奖嘉宾公布了这届文学奖最佳诗集奖:《海子中短篇诗选》!
    第(2/3)页